機械手自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問世以來,經過40多年的發展,現在已經成為制造業生產自動化中重要的機電設備。目前,正式投入使用的絕大部分機械手屬于一代機械手,即程序控制機械手。這代機械手基本上采用點位控制系統,沒有感覺外界環境信息的感覺器官,主要用于焊接、噴漆和上下料。第二代機械手具有感覺器官,仍然以程序控制為基礎,但可以根據外界環境信息對控制程序進行校正。這代機械手通常采用接觸傳感器一類的簡單傳感裝置和相應的適應性算法?,F在,第三代機械手正在一、二代機械手的基礎上蓬勃發展起來,它是能感知外界環境與對象物,并具有對復雜信息進行準確處理,對自己行為做出自主決策能力的智能化機械手。它能識別景物,具有觸覺、視覺、力覺、聽覺、味覺等多種感覺,能實現搜索、追蹤、辨色識圖等多種仿生動作,具有專家知識、語音功能和自學能力等人工智能[3]。?
目前機械手技術有了新的發展:出現了仿人型機械手、微型機械手和微操作系統(如細小工業管道機械手移動探測系統、微型飛行器等)、機械手化機器、智能機械手(不僅可以進行事先設定的動作,還可按照工作狀況相應地進行動作,如回避障礙物的移動,作業順序的規劃,有效的動態學習等)。機械手的應用領域正在向非制造業和服務業方向擴展,并且蓬勃發展的軍用機械手也將越來越多地裝備部隊[4][5]。?
國外方面:近幾年國外工業機械手領域有如下幾個發展趨勢。機械手性能不斷提高,而單機價格不斷下降;機械結構向模塊化、可重構化發展;控制系統向基于PC機的開放型控制器方向發展;傳感器作用日益重要;虛擬現實技術在機械手中的作用已從仿真、預演發展到用于過程控制。
國內方面:目前在一些機種方面,如噴涂機械手、弧焊機械手、點焊機械手、搬運機械手、裝配機械手、特種機械手(水下、爬壁、管道、遙控等機械手)基本掌握了機械手操作機的設計制造技術,解決了控制驅動系統的設計和配置,軟件的設計和編制等關鍵技術,還掌握了自動化噴漆線、弧焊自動線及其周邊配套設備的全套自動通信、協調控制技術;在基礎元件方面,諧波減速器、機械手焊接電源、焊縫自動跟蹤裝置也有了突破。從技術方面來說,我國已經具備了獨立自主發展中國機械手技術的基礎[6]。